失魂落魄
拼音shī hún luò pò
含义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典故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近义词
魂不守舍、惊慌失措
反义词
泰然自若、悠然自得
英文翻译
lose one's wit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成语举例:冰心《南归》:“杰从满怀希望与快乐中,骤然下坠。他失魂落魄似的,一天哭好几次。”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用于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落,不能读作“là”。
成语辨形:魄,不能写作“泊”。
成语辨析:失魂落魄和“魂不守舍”都可形容神情不定的样子。失魂落魄多指丧失精神;垂头丧气的样子或形容非常惊慌;而“魂不守舍”多指精神不集中。
成语谜面:丢魂
歇后语:三个小鬼丢了两
详细解释
- 失魂落魄是一个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的成语。失魂指的是人的灵魂迷失,不知所措;落魄指的是人的精神垮掉,处于一种无助的状态。因此,失魂落魄形容人在遭受打击或遇到困难时,精神失常,无法正常思考和行动。
使用场景
- 失魂落魄常用于描述人在遭受打击、迷失方向或面临困境时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经历重大失败后的心情,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受到惊吓或意外事件后的反应。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用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
故事起源
- 失魂落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的《杨慎文集》中。杨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这本文集中使用了“失魂落魄”来形容人在遭受打击后的状态。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了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成语之一。
成语结构
- 失魂落魄是一个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失魂和落魄都是形容词。失魂表示人的灵魂迷失,不知所措;落魄表示人的精神垮掉,处于一种无助的状态。两个词语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在遭受打击或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状态。
例句
- 1. 在失去工作后,他整天失魂落魄,不知道该如何重新开始。2. 她听到坏消息后,立刻变得失魂落魄,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3. 这个小偷被抓住后,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像个丧失了灵魂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失魂落魄”与遭受打击、精神垮掉等负面情绪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遭受重大打击后,精神恍惚,不知所措的样子,形成一个形象的印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失魂落魄相关的成语,如“心神恍惚”、“魂不守舍”等。这些成语都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关,可以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考试时遇到了困难,变得失魂落魄,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2. 初中生:当他被老师批评时,他的表情变得失魂落魄,仿佛丧失了所有的信心。3. 高中生:她在面对高考的压力时,变得失魂落魄,不知道该如何应对。4. 大学生:他在失去了毕业论文的资料后,整个人都变得失魂落魄,不知道该从何处重新开始。5. 成年人:在经历了一场失败后,他变得失魂落魄,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