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
拼音xiū shēn yǎng xìng
含义陶冶身心,涵养德性,陶冶心性
出处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25回:“喝了一碗茶,把碗往地下一扔,说:‘可不必生气,出家人修身养性。’”
典故出处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25回:“喝了一碗茶,把碗往地下一扔,说:‘可不必生气,出家人修身养性。’”
近义词
修心养性
英文翻译
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 and mould one’s temperamen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陶冶身心,涵养德性,陶冶心性
成语举例: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上了年纪就安安静静地修身养性颐养天年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修身养性强调个体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心灵培养,以提高品德和素质,塑造良好的人格。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修炼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精神境界。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教育、道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讨论中,用来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和提倡良好的品德。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在儒家思想中,修身养性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式,被认为是一个人成为完善的君子的基础。
成语结构
- 修身养性是一个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每个词语都有自己独立的含义,但结合在一起则表示一种整体的意义。
例句
- 1. 他注重修身养性,每天都会读书学习。2. 这个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修身养性教育。3. 他通过修身养性,培养出了优秀的领导能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修身养性相关的活动和形象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一个人正在修剪自己的身体和养护自己的心灵,以提升自己的品质和素质。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儒家文化和道德教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思想的其他核心概念,如仁、义、礼等。这些概念与修身养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要修身养性,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2. 初中生:通过读书和锻炼,我在不断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素质。3. 高中生:修身养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要在学习和社交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