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蜗角之争在词典中的解释
jiǎozhīzhēng

蜗角之争

拼音wō jiǎo zhī zhēng

含义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出处《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典故出处

  •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近义词

  • 蜗角斗争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成语举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宋礼立裹之约,希蜗角之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

详细解释

  • 蜗角是蜗牛的角,非常微小,争斗时没有实际作用。这个成语形容争斗的双方都没有真正的实力或能力,而且争斗的结果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多大意义。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争斗双方都没有真正的实力或能力,而且争斗的结果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多大意义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无谓的争吵、争斗或竞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孟子·离娄上》。孟子说,有两只蜗牛争夺一个角斗场,它们为了争夺这个微小的角斗场而进行了激烈的争斗,最终都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而这个角斗场对它们来说又并没有多大意义。从而形成了成语“蜗角之争”。

成语结构

  • 主语 + 谓语 + 宾语

例句

  • 1. 这两个小人为了一点小事就争吵不休,真是蜗角之争。2. 他们为了争夺一个微不足道的职位而展开了一场蜗角之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蜗牛的角想象成微小而无用的东西,来记住“蜗角之争”的含义。可以将这个成语与无谓的争吵、争斗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出双方都没有真正实力或能力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螳臂当车”、“井底之蛙”等,来扩展对于小人之间争斗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两只蜗牛为了一颗小小的果实而争斗,真是蜗角之争。2. 初中生:他们为了一本小说的版权问题而展开了一场蜗角之争。3. 高中生:这两个政治家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职位而进行了一场蜗角之争。4. 大学生:他们为了争夺一个无足轻重的项目而展开了一场蜗角之争。

拆字解意

蜗角之争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