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入瓮
拼音qǐng jūn rù wèng
含义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典故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近义词
以毒攻毒、以牙还牙
反义词
与人为善
英文翻译
try what you have devised against other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成语举例:掬西江之水,为尔洗肠,即烧东壁之床,请君入瓮。(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席方平》)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瓮,不能读作“wēnɡ”。
成语辨形:君,不能写作“军”。
成语谜面:来俊臣的把戏
歇后语:来俊臣的高着
成语故事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故事见于《资治通鉴 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详细解释
- 请君入瓮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瓮是一种容器,用来盛放液体或其他物品。成语的意思是邀请别人进入陷阱或困境,让对方自找麻烦或自取灭亡。类似于英语中的表达“leading someone into a trap”或“setting someone up for failure”。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个组织故意设下陷阱以捕捉或陷害他人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主动投身于自己不利的环境或局势,导致自己受到伤害或失败。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个名叫孟尝君的贵族,他非常聪明,但也非常狡猾。有一天,孟尝君邀请了一位名叫子胥的智者来会面,并在酒宴上设下了一个陷阱。他在酒瓮中放了一把匕首,然后对子胥说:“请君入瓮。”子胥明白了孟尝君的陷阱意图,但他聪明地回应道:“我不会入瓮,但我可以帮你把瓮打破。”这个故事中的“请君入瓮”成为了后来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请君入瓮由四个汉字组成,形式为“请君”+“入瓮”。
例句
- 1. 他是个狡猾的人,善于请君入瓮。2. 我不会被你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不会轻易被请君入瓮。3. 这个陷阱是为了请君入瓮而设的,我们要小心应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的意义与故事起源联系起来记忆。将“请君入瓮”的形象与孟尝君请子胥入瓮的故事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陷阱、骗局相关的成语,如“以逸待劳”、“画蛇添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别人请君入瓮,然后再救出来。2. 初中生:他们用迷惑性的广告请君入瓮,然后向他们推销昂贵的产品。3. 高中生:政治家常常利用舆论引导请君入瓮,以达到自己的目的。4. 大学生:他们设下一个陷阱,请君入瓮,以揭露骗子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