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党同伐异在词典中的解释
dǎngtóng

党同伐异

拼音dǎng tóng fá yì

含义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典故出处

  • 《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近义词

  • 结私营党、诛除异己、朋比为奸

反义词

  • 无偏无坦、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英文翻译

  • side with copartners against those who disagre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成语举例: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绪言》)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一党

成语故事

  • 公元前141年,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他当政的第二年就下一道诏书,命朝廷大臣和各地诸侯、郡守推贤良文学之士。诏书下达后不久,各地送来了一百多个有才学的读书人。武帝命他们每人写一篇怎样治理国家的文章,其有有个名叫董仲舒的文章写得不错,武帝亲自召见他两次,问了他不少话。董仲舒回话后,又呈上两篇文章,武帝看了都非常满意。
    董仲舒的三篇文章,都是论述天和人关系的,所以合称为《天人三策》,又称《举贤良对策》。其中宣扬的理论,叫做“天人感应”。这种理论把封建统治尤其是皇帝的权力神化:谁反对皇帝,谁就是反对“天”,就是大逆不道。
    为了贯彻这套理论,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将诸子百家的学说当作邪说,予以禁上,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制,达到政治上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是设立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三是网罗天下人才,使他们忠心耿耿地为朝廷服务。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非常合乎武帝一统天下的心思。他亲政后,就设置了专门传授儒家学说的五经博士,向五十名弟子讲述《诗》《书》《易》《春秋》等五部儒家经典。这些弟子每年考试一次,学通一经的就可以做官,成绩好的可当大官。后来博士弟子人数不断增加,最多时达三千人。
    到汉宣帝刘询当政的时候,儒家思想已经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下统思想,儒家学说更是盛行,刘询自己也让五经名儒萧望之来教授太子。但由于当时儒生对五经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宣帝决定进行一次讨论。
    公元前51年,由萧望之主持,在皇家藏书楼兼讲经处的石渠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儒生们把和自己观点一样的人作为同党,互相纠合起来;而对观点不一样的人,则进行攻击。为此,《后汉书》的作者在评述这一现象时,把它称为“党同伐异”,也就是纠合同党攻击异已。

详细解释

  • 党同伐异源自《史记》中的一则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两位大臣,一位名叫晏婴,一位名叫田单。晏婴主张与楚国联盟,田单主张与秦国联盟。晏婴为了取得君王的信任,诬陷田单与秦国勾结,最终田单被赶出齐国。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党同伐异”的典故。

使用场景

  • 党同伐异一般用于指责同一个团体内部成员互相攻击、排斥异己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政治上的斗争、团队内部的内讧等情况。

故事起源

  • 党同伐异的故事源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成语结构

  • 党伐异,表示同党之间攻击异己。

例句

  • 1. 这个政党内部一直存在党同伐异的情况,导致团结力大打折扣。2. 在这个团队中,成员之间经常出现党同伐异的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党同伐异”与“党派内斗”联想起来,因为党同伐异和党派内斗都指的是同一个团体内部成员之间的攻击和排斥行为。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古代政治斗争的成语,如“官逼民反”、“尔虞我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经常有同学之间互相攻击,老师说这是党同伐异的现象。2. 初中生:我觉得政治斗争中的党同伐异是一种不良行为,应该摒弃。3. 高中生:党同伐异只会导致团队的分裂,我们应该团结一心,共同进步。

拆字解意

党同伐异成语造句

  • 党同伐异造句,党同伐异的意思(精选10条)

    语义说明泛指一切团体之间的斗争。使用类别用在「结同排异」的表述上。例句01正人君子应该讲求公理正义,不可党同伐异。02如果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就不应该党同伐异,而要多方兼容并蓄。03明朝士人党同伐异,互相斗争,无心国计民生,终于导致国家走上衰...

  • 党同伐异造句(精选41条)

    党同伐异解释: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近义词:结私营党诛除异己朋比为奸反义词:无偏无坦公正无私不偏不倚1、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2、政党虽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但若是人人党同伐异,不...

  • 用党同伐异造句(精选11条)

    1、一個開放的學術空間,應當容許不同的見解存在,而不能党同伐异,排斥不同學派。2、如果想要幹一番大事業,就不應該党同伐异,而要多方兼容並蓄。3、政黨雖有助於民主政治的發展,但若是人人党同伐异,不問是非,反而是開民主倒車。4、明朝士人党同伐异...

  • 党同伐异造句(精选12条)

    1、党同伐异和自我修养是很遗憾在日本很普遍。2、一个开放的学术空间,应当容许不同的见解存在,而不能党同伐异,排斥不同学派。3、从导致巴基斯坦党同伐异和暴力的错综复杂的因素中,至少可以找出四个主要原因。4、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量幕后非正式政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