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罚不当罪在词典中的解释
dāngzuì

罚不当罪

拼音fá bù dāng zuì

含义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出处《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典故出处

  • 《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近义词

  • 罪大恶极、罪不容诛

反义词

  • 赏罚分明、罚当其罪

英文翻译

  • the punishment exceeds the crime <be unduly punished>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成语举例: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罚不当罪的极少。(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当,不能读作“dànɡ”。
    成语辨形:罚,不能写作“伐”。

成语故事

  • 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人们把他的著作称为《荀子》。
    《荀子》这部著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论》,是专门议论政治的。文中提出一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残暴的国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汤打倒,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据罪行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杀人的不偿命,伤人的不判刑,那就会纵容犯罪,扰乱社会。有人说:“古代没有肉刑,只是象征性地用刑。比如,不使用黥(qing)刑而用墨画脸来替代;不使用劓(yi)刑,而用戴上草作的帽子来替代,这种办法在昏乱的现代是行不通的。如果继续这样做,犯罪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犯罪行为将越来越多。
    在阐述了上面这些情况后,荀况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地位要和品德相称,官职要和才能相称,赏赐要和功劳相称。如果不是这样,弄得地位和品德不相称,官职和才能不相称,赏赐和功劳不相称,处罚和罪行不相称,那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

详细解释

  • 当有人犯了错或者犯罪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罚,不能冤枉无辜的人。这个成语强调了公正与公平的原则,不应该将罪责推给无辜的人。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冤枉好人的行为,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公正对待问题,不要轻易决定他人的罪与非。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故事讲述了屈原为了救国,被赵国的人冤枉成了奸细,最终被迫投江自尽。这个成语的故事背后传达了冤枉好人的悲剧和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成语结构

  • 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词序。

例句

  • 1. 他被冤枉成了小偷,真是罚不当罪。2. 在司法领域,我们要遵守“罚不当罪”的原则,保护好人的权益。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罚不当罪”的发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被错误地处罚,他大声喊着“罚不当罪”,表达自己的冤屈和不公。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和司法公正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冤枉我偷了苹果,罚不当罪!2. 初中生:他被误会为考试作弊,真是罚不当罪。3. 高中生:社会上有很多冤枉好人的案例,我们应该呼吁“罚不当罪”。4. 大学生:在法律领域,要坚守“罚不当罪”的原则,保护正义与公平。

拆字解意

罚不当罪成语造句

  • 罚不当罪造句(精选30条)

    1、职务犯罪数量上升,原因固然很多,“罚不当罪”肯定是一个重要的“负激励”。2、等了十几年,才等到这个贪官落网,但是罚不当罪啊。3、这个案子你们在处理时罚不当罪,建议在量刑上再研究一次。4、幅度内量刑,但明显偏轻,且未区分五被告人在犯罪中的...

  • 罚不当罪造句(精选25条)

    罚不当罪解释: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反义词:罪有应得赏罚分明1、被告人认为法庭判得不公正,罚不当罪,有权上诉。2、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3、罚不当罪固然不足以威慑来者,但即便用重典,难道就可以永绝后患吗?一个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