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征理在词典中的解释
zhēng

征理

拼音zhēng lǐ

注音ㄓㄥ ㄌ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召见审问。《元典章·吏部四·告叙》:“於内若有侵欺係官钱粮等物,必须徵理,及被问公私事务纔候归对了毕,於解由内明白开写追问始末缘由。”

基本含义

  • 指为了解决问题或处理事务而出使,调查情况或征求意见。

详细解释

  • 征理是由“征”和“理”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征指出使、调查,理指事理、道理。征理的意思是为了解决问题或处理事务而出使,调查情况或征求意见。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处理事务时要进行充分调查和征询意见,以便做出准确和明智的决策。

使用场景

  • 征理一词常用于形容领导或官员出使外地、考察调研、征求意见等场景。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或团体在处理问题时进行全面调查和征询意见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征理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不详,但它反映了古代官员处理事务的一种常见做法。古代官员在处理重要事务时,常常会出使外地,调查情况,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

成语结构

  • 征理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征”和名词“理”组成。

例句

  • 1. 领导出使外地,征理情况,为发展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2. 在制定政策前,我们应该征理一下群众的意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出使外地,手持一把尺子,在各地进行调查和征询意见,以便作出准确的决策。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征理相关的成语,如“征询意见”、“征集意见”等,以扩大对相关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去征理了同学们对运动会的意见。2. 初中生:老师组织我们去征理社区居民的需求,以便改善社区环境。3. 高中生:政府官员出使外地,征理当地居民的意见,以促进经济发展。4. 大学生:在制定政策前,政府应该征理各界人士的意见,以确保公众的参与和决策的科学性。

拆字解意

征理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