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树根皮
拼音bái yáng shù gēn pí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白杨树根皮,是一种中药
读音:Bái Yánɡ Shù Gēn Pí
简介: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davidiana Dode;[P.tremela L.var.davidiana(Dode)Schneid.]
采收和储藏:冬、春季采挖;除去泥去,趁鲜剥取根皮,晒干。【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详细解释
【原形态】乔木。高达25cm。树皮光滑;灰褐色或灰白色,老树基部黑色粗糙;树冠圆形。小枝圆筒形,光滑,赤褐色,萌枝被柔毛。芽卵形或卵圆形,无毛,微有粘质。中互生;叶柄侧扁,长2-6cm;叶三角状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近等,长3-6cm,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波状浅齿,萌枝叶大,三角状卵圆形,下面被柔毛,花序轴有疏毛或密毛;苞子片棕褐色,掌状条裂,边缘有长毛;雄花序长5-9cm,雄蕊5-12,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4-7cm;子房圆锥形,柱头2深裂,带红色。果序长达12cm;蒴果卵状圆锥形,长约5mm,有短柄,2瓣裂。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3800m的山坡、山脊和沟谷地带,常形成小面积纯林或与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利温;驱虫。主肺热咳喘;淋浊;白带;妊娠下痢;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8g。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无湿热瘀滞者禁服。
【各家论述】
1.《草木便方》:化痰止咳,治喘满,祛风散郁,除肺热,清利肠胃。
2.《分类草药性》:治男子白浊,淋病,虚咳,白带,糟虫。
3.《四川中药志》:祛蛔虫,止腹痛;治妊娠下痢。
【摘录】《中华本草》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脸色苍白无血色,形容非常害怕或惊恐的样子。
详细解释
- 白杨树根皮是指白杨树根部的树皮,因为白杨树根皮呈现出苍白无血色的外观,所以成语“白杨树根皮”用来形容人的脸色苍白无血色,通常表示非常害怕或惊恐的样子。
使用场景
- 通常在描述人在面对恐惧、惊慌或紧张时的表情或状态时使用,可以用来形容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恐怖场面或意外情况时的表情。
故事起源
- 白杨树根皮的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据说,在古代,有一位勇敢的少年,他经常在山中打猎。有一天,他追逐一只猎物时迷失了方向,走进了一片茂密的白杨树林。在这片树林中,他突然听到了一阵可怕的咆哮声,吓得他脸色苍白无血。后来,他发现这只是一只被困在树洞里的老虎发出的声音,但他因为害怕而脸色苍白无血。故事传开后,人们就用“白杨树根皮”来形容人的脸色苍白无血。
成语结构
- 形容词+ 名词
例句
- 1. 他听到那个可怕的消息后,脸色立刻变得白杨树根皮。2. 面对突然出现的巨大噪音,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白杨树根皮。3. 她看到那只蜘蛛时,吓得脸色都变成白杨树根皮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白杨树根皮的形象与脸色苍白无血的表情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恐惧或惊恐时,脸色变得苍白无血,就像白杨树根皮一样。
延伸学习
-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以及白杨树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小明看到蜘蛛时,他吓得脸色变成了白杨树根皮。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他的脸色变得白杨树根皮。3. 高中生:听到那个恐怖的故事后,她吓得脸色都变成了白杨树根皮。4. 大学生:在恐怖电影中,女主角的脸色经常变成白杨树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