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正本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èngběn

正本

拼音zhèng běn

注音ㄓㄥˋ ㄅㄣˇ

繁体

基本解释

  • ◎ 正本 zhèngběn
    (1) [original(of a document)]∶备有副本的图书,别于副本的称正本
    (2) [reserved copy(of a library book)]∶文书或文件的正式的一份
    (3) [rectify;put in order]∶从根本上进行整顿
    (4) [make enough money to cover the cost;break even]∶够本儿

近义词

  • 本来、原来、原本

反义词

  • 副本

英文翻译

  • 1.(别于副本的) reserved copy (of a library book)
    2.(文件的正式的一份) original (of a document)

详细解释

  • (1).端正其本源、根本。《淮南子·主术训》:“不正本而反自然,则人主逾劳,人臣逾逸。”《汉书·董仲舒传》:“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方纔説的是男人粧女人败坏风俗的,如今説个女人粧男、节孝兼全的来正本。”
    (2).谓书籍的正本。别于副本而言。《唐六典·秘书监》“皆率其属而修其职” 唐 李林甫 注:“凡四部之书,必立三本,曰正、副本、贮本,以供进内及赐人。” 宋 郭若虚 《图书见闻志》卷一:“点检供御图书,选三馆正本书万卷,实之祕监以进御。”
    (3).作为正式依据的文书或文件。
    (4).犹言偿本,够本。本,谓本钱。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一折:“这一交直是哏,亏折了难正本。”《前汉书平话》卷上:“我王何忧,虽折军五万,须要正本。”
    (5).谓正题。 李文元 《婚事》:“ 莲妞 一看娘要开正本了,忽然挺直了身子,霎时间脸上烘烘起来。”

基本含义

  • 指正确的本源或根本。

详细解释

  • 正本一词源自《礼记·曲礼上》:“正人君子,正己而正人也。”意为正直的人应该先正自己,然后才能规范他人。这个成语强调了正确的行为和品德的重要性,以及做人应该先从自己做起。

使用场景

  • 正本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本质、根本或基础。也可以用于批评或警示他人,要求他们从自己做起,端正态度和行为。

故事起源

  • 正本一词的故事起源已无法考究,但可以从《礼记·曲礼上》中找到相关的引用。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可能有很多,但总体上强调了正直和自律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正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没有特别复杂的结构。

例句

  • 1. 他是一个正本君子,从不做出不正当的事情。2. 这个公司的正本经营,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正直、自律等价值观联系起来,以及与“本”字的形状相似,来帮助记忆成语“正本”。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正直、自律等价值观相关的成语,如“正直无私”、“正大光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做一个正本的好孩子,不撒谎。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从正本做起,努力学习。高中生:正本的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取得成功。大学生: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正本做起,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