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驳牓在词典中的解释
bǎng

驳牓

拼音bó bǎng

注音ㄅㄛˊ ㄅ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駮牓”。晓示落选斥退的榜文。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梦》:“秘书郎 韩泉 善解梦, 卫中行 为中书舍人,时有故旧子弟赴选,投 卫 论属, 卫 欣然许之。駮牓将出,其人忽梦乘驴蹶坠水中,登岸而靴不湿焉。选人与 韩 有旧,访之。 韩 被酒半戏曰:‘公今选事不谐矣,据梦, 卫生 相负,足下不沾。’及牓出,果駮放。”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捷智·卫中行》引此文作“驳榜”。

基本含义

  • 指辩驳、驳斥他人的言论或文章。

详细解释

  • 驳牓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驳”意为反驳、驳斥,表示否定和批评;“牓”意为牌子、告示,表示言论和文章。驳牓的意思是反驳他人的言论或文章,以及批评和否定他人的观点。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对别人的错误或不正确的言论进行批评和驳斥。

使用场景

  • 驳牓可以用于各种语境,特别是在讨论和辩论中。例如,在学术领域,当一个人对某个理论或观点提出质疑并提供反证时,可以说他驳牓了对方的观点。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对某个人的错误观点进行批评和反驳,也可以使用驳牓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

  • 驳牓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种行为。在古代,人们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张贴告示或写下自己的观点。当有人对这些告示或观点提出异议时,他们会用笔在告示或观点上加上驳字,表示反驳和驳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行为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即驳牓。

成语结构

  • 成语驳牓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驳”和“牓”。

例句

  • 1. 他驳牓了对方的错误观点,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2. 作为一位律师,他经常驳牓对方的辩解,以保护自己的客户。

记忆技巧

  • 1. 将驳牓的发音“bó páng”与“驳斥别人的观点”联想在一起,形成记忆连接。2. 可以用图像记忆法,想象一个人在一块告示牌上画上驳字,表示反驳和驳斥。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相关的成语,如驳斥、批驳、辩驳等,以丰富对驳牓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错了,我驳牓她的答案。2. 初中生:同学们在辩论赛中互相驳牓,争取自己的观点被采纳。3. 高中生:老师提出的理论有漏洞,我通过实验证据驳牓了他的观点。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中,学生们经常驳牓教授的观点,以展示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

拆字解意

驳牓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