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除
拼音zhào chú
注音ㄓㄠˋ ㄔ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诏命拜官授职。《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黄门侍郎,以 西京 扰乱,皆不就。” 宋 刘攽 《贺知府某侍读启》:“向者叨被詔除,出分郡组,治任戒道,怀謁诣辞。”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读书入中祕,父子被詔除。”
基本含义
- 指皇帝或官方发布命令,罢免官员职务或撤销官职。
详细解释
- 诏除是由“诏”和“除”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诏”是指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旨意,“除”是指罢免、撤销职务。诏除的意思是皇帝或官方通过命令罢免官员的职务或撤销官职。
使用场景
- 诏除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高层领导或权威机构对下属官员进行罢免或撤职的情景。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被解除职务或被撤销头衔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诏除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场。在古代,皇帝通常通过颁布诏书来发布命令或下达决定。当皇帝对某位官员不满或认为其有过失时,会通过诏书罢免官员的职务或撤销官职,以示惩戒或警示其他官员。
成语结构
- 诏除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诏”为动词,“除”为宾语。
例句
- 1. 皇帝对那位贪污受贿的官员进行了诏除。2. 经过调查,公司决定对违反纪律的员工进行诏除。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诏除”这个成语与官员被罢免或撤职的情景联系起来,形成图像记忆。例如,想象一个官员被皇帝的诏书除去官职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官场相关的成语,如“革职”、“免职”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写了关于一个官员被诏除的故事。2. 初中生:听说市长因为贪污被诏除了,这下官场又要出大事了。3. 高中生:政府决定对那些不作为的官员进行诏除,以整顿官场秩序。
4. 大学生
- 在政治课上学到了诏除这个成语的含义,感觉对官场的运作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