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喏
拼音bào nuò
注音ㄅㄠˋ ㄋ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谓应答尊长,表示礼敬、遵从。《三国志平话》卷上:“ 玄德 坐於帐上,问曰:‘谁人敢去探贼兵多少?’道一声未了,有 张飞 帐前报喏:‘ 飞 愿自往。’”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二折:“不听的报喏声齐,大古里坐衙来恁时节不退。”
基本含义
- 向上级或长辈请安或告辞。
详细解释
- 报喏是一种尊敬长辈或上级的礼仪行为,表示向他们请安或告辞。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官员向皇帝请安时的礼仪,后来扩展到其他场合。报喏体现了中国人尊重长辈和上级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使用场景
- 1. 在家庭中,孩子向父母请安或告辞时可以使用报喏。2. 在工作场合,下属向上级请安或告辞时可以使用报喏。3. 在正式场合,年轻人向长辈请安或告辞时可以使用报喏。
故事起源
- 报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场。当时,官员向皇帝请安或告辞时,需要行礼并报告自己的姓名和职位。这种行为后来被扩展到其他场合,成为一种尊敬长辈和上级的行为方式。
成语结构
- 报喏是由动词“报”和名词“喏”组成的。其中,“报”表示向上级或长辈请安或告辞,“喏”表示一种敬礼的动作。
例句
- 1. 孩子回家后向父母报喏。2. 下属离开办公室时向上级报喏。3. 在春节期间,年轻人回老家向长辈报喏。
记忆技巧
- 1. 将成语拆分:将“报”和“喏”分开记忆,分别理解其含义和用法。2. 联想记忆:想象自己在向长辈或上级请安或告辞时的场景,加强记忆。
3. 多使用
- 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报喏这个成语,加深记忆和理解。
延伸学习
- 1. 学习其他类似的礼仪成语,如请安、请教等。2. 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敬长辈和上级的价值观。3. 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了解报喏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回家都会向爸爸妈妈报喏。2. 初中生:学校里,我们都要向老师报喏。3. 高中生:参加社会实习时,我向公司领导报喏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