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义丁在词典中的解释
dīng

义丁

拼音yì dīng

注音ㄧˋ ㄉ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 旧指抗暴自卫的地方组织的兵丁。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臣居 庐陵 ,往往有寇警,则乡里又起所谓义丁者。” 明 高启 《广陵孙孝子爱日堂》诗:“城中义丁一百万,坐委沟谿不成用。”

基本含义

  • 义务劳动者;志愿者

详细解释

  • 义丁是指自愿为公共利益或社会事业而工作的人。他们不为金钱报酬,而是出于自愿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主动参与到各种志愿活动中,为社会做贡献。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也可以用来表达对志愿者的赞美和敬意。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记载了一个古代的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昭公命令百姓修筑城墙,但是百姓都不愿意参与,只有一个叫义丁的人自愿前来劳动。义丁不求回报,只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他的行为感动了昭公,也激励了其他人纷纷加入,最终完成了修筑城墙的任务。从此以后,义丁成为了代表自愿劳动和为社会奉献的象征。

成语结构

  • 由两个字组成,义丁。

例句

  • 1. 他是一位真正的义丁,经常参加各种志愿活动。2. 他们是义丁,为了保护环境,每个周末都会去清理公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穿着工作服的人,背上写着“义丁”,他正积极地参与志愿工作,为社会做贡献。

延伸学习

  • 1. 了解更多关于志愿者和公益事业的信息,深入了解义丁的精神和价值。2. 参与志愿活动,亲身体验成为一名义丁的感受。3. 学习其他与义丁相关的成语,如“志愿者”、“奉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长大后成为一名义丁,为社会做贡献。2. 初中生:我们班组织了一次义丁活动,一起去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3. 高中生:志愿者是社会的义丁,他们默默无闻地为社会付出。

拆字解意

义丁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