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掳
拼音bǔ lǔ
注音ㄅㄨˇ ㄌ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捕虏 ”。
基本含义
- 捕获敌人作为俘虏,指俘虏敌人或被敌人俘虏。
详细解释
- 捕虏是指在战争或冲突中俘虏敌人,也可以指被敌人俘虏。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战争、冲突等情况下的俘虏行为。
使用场景
- 在描述战争、冲突、俘虏等情况时使用,也可用于比喻其他情况下的被捕获或被控制的状态。
故事起源
- 捕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五年》中。当时,晋国的襄公为了争夺齐国的地盘,派出大军和齐国作战,但最终被齐国俘虏。这个故事中的“捕虏”形容了襄公被齐国俘虏的情景,后来演变成了成语“捕虏”。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
例句
- 1. 在这场战斗中,我们成功捕虏了大量敌人。2. 那个罪犯被警方捕虏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捕虏”与战争、俘虏等情景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战争、俘虏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拓宽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士兵们勇敢地捕虏了敌人。初中生:这个电影讲述了一个战士被敌人捕虏的故事。高中生:历史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俘虏的故事,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