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
拼音sī lù
注音ㄙㄧ ㄌ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1).《淮南子·说林训》:“ 杨子 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 墨子 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后因以“丝路”比喻世事无常、多变。 南朝 宋 谢瞻 《于安城答灵运》诗之四:“丝路有恒悲,矧迺在吾爱。”
(2).丝绸之路的省称。如:丝路花雨。参见“ 丝绸之路 ”。
基本含义
- 指古代连接中国与欧亚大陆的一系列陆上和海上交通线路,也代表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化交流。
详细解释
- 丝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词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与欧亚大陆的重要贸易路线,通过陆上和海上交通线路,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运往西方,同时也将西方的丝绸、香料、玛瑙等商品运往中国。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一条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促进了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和融合。
使用场景
- 丝路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也可以用于形容两个地方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例如,我们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推动的重要丝路合作倡议”。
故事起源
- 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时期。当时,中国的丝绸制造技术非常先进,丝绸成为了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为了打开贸易通道,汉朝开始派遣使节和商人出使西方国家,开辟了陆上和海上的贸易路线,从而形成了丝绸之路。
成语结构
- 丝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丝”和“路”。其中,“丝”指的是丝绸,代表中国的商品和文化;“路”指的是交通线路,代表交往和交流。
例句
- 1. 丝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推动的重要丝路合作倡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将“丝”字联想成丝绸,将“路”字联想成交通线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丝路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深入学习相关的历史书籍、文化研究和考古发现。同时,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和发展,可以了解中国当前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政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地理课上学到了丝路的故事。2. 初中生:丝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3. 高中生: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推动的重要丝路合作倡议。4. 大学生:我对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非常感兴趣,打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