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后驴前
拼音mǎ hòu lǘ qián
注音ㄇㄚˇ ㄏㄡˋ ㄌㄩˊ ㄑ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犹言瓜田李下。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当日离豹尾班多时分,今日在 狗腿湾 行近远,避甚的马后驴前,我则怕按察司迎着,御史臺撞见。”
基本含义
- 形容次序颠倒或前后颠倒的情况。
详细解释
- 马后驴前是一个比喻,指的是本应该前后顺序的事物或行为,却颠倒了次序,前后颠倒。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事物发展或行动顺序的混乱或错误。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事情或行为次序颠倒的情况,一般用于批评或讽刺。
故事起源
- 《韩非子·内储说左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国的宰相韩非子在齐庄公面前,以马喻人,说马前有驴,驴后有马,这样的话是不合常理的。后来这个故事被引申为比喻事物次序颠倒。
成语结构
- 主要由“马后驴前”四个字组成,没有太复杂的结构。
例句
- 1. 这个项目的执行顺序完全马后驴前,导致了很多问题。2. 他的思维方式总是马后驴前,缺乏逻辑性。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马后驴前”想象成一匹马和一头驴颠倒着站在一起,形象地表示出次序颠倒的意思,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等,来进一步丰富对次序颠倒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的排队总是马后驴前,老师都要生气了。2. 初中生:这篇文章的结构马后驴前,完全不符合逻辑。3. 高中生:政府的政策执行总是马后驴前,导致了很多问题。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计划完全马后驴前,根本无法按时完成。5. 成年人:这个公司的管理层决策总是马后驴前,完全不顾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