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铨
拼音dīng quán
注音ㄉㄧㄥ ㄑㄨ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订铨。谓订正谬误,评量斟酌。
基本含义
- 指事情或问题的结果已经明确或确定。
详细解释
- 成语“钉铨”源自明代刘基的《陈抟传》,原文为“钉定铨衡”。其中,“钉”指的是将钉子钉在木头上,表示稳定和确定;“铨”指的是称量或权衡,表示判断和衡量。合在一起,表示事情或问题的结果已经明确或确定。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事情或问题已经明确,不容争议的情况。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如工作、学习、生活等。
故事起源
- 成语“钉铨”源自明代刘基的《陈抟传》。陈抟是明朝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担任兵部侍郎时,曾经处理了一起涉及军队编制的争议。陈抟将问题提交给了朝廷,最终得到了明确的决定,即“钉定铨衡”。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成成语“钉铨”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这个问题已经钉铨了,不需要再讨论了。2. 这个方案经过钉铨,是最合理的选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钉铨”与“钉子”和“称量”联系起来,形象化地表示事情已经明确或确定。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成语相关的故事和用法。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定论”、“不容置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问题已经钉铨了,老师说的一定没错。2. 初中生:经过多次讨论和分析,我们终于钉铨了这个方案。3. 高中生: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钉铨的结果,得出了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