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自意在词典中的解释

自意

拼音zì yì

注音ㄗㄧˋ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自料;自认为。《史记·项羽本纪》:“然不自意能入 关 破 秦 ,得復见将军於此。” 宋 苏轼 《上梅直讲书》:“今年春,天下之士羣至於礼部,执事与 欧阳公 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三:“僕非语人也,自意既为朋友而不言其志,何以明道?”

基本含义

  • 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详细解释

  • 自意指一个人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认为自己的意见和做法是正确的,而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或考虑其他可能性。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接受他人意见或不顾他人感受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自命不凡、自负自大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军事家,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的英雄,对自己的决策和战略自有主张。然而,在与刘邦的战争中,项羽的自以为是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覆灭。因此,人们常用“自意”来警示人们不要过于自负和固执己见。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总是自意地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结果每次都失败了。2. 别太自意了,你的能力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自意”与“自以为是”相联想,两者含义相似,都表示一个人过于自信和自负。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自负和固执己见相关的成语,如“目中无人”、“独断专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以为自己最聪明,不听老师的话,这就是自意。2. 中学生:那个同学总是自意地认为自己的答案是对的,却经常错了。3. 大学生:有些同学在讨论问题时总是自意地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拆字解意

自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