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纳贽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ì

纳贽

拼音nà zhì

注音ㄣㄚˋ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初次拜见长者时馈赠礼物。 汉 王逸 《九思·守志》:“謁玄黄兮纳贄,崇忠贞兮弥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氏》:“秀才自言 胡氏 ,遂纳贄馆之。”

基本含义

  • 接受赠礼或贡品

详细解释

  • 纳贽是一个古代成语,由“纳”和“贽”两个词组成。纳表示接受,贽表示礼物或贡品。纳贽的含义是指接受赠礼或贡品。

使用场景

  • 纳贽常用于形容接受他人的礼物或贡品。在正式的场合,当有人赠送礼物或贡品时,可以使用纳贽来表示接受之意。

故事起源

  • 纳贽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相传,古代有一位贤明的君主,他非常重视礼仪和外交。有一次,一位外国国王前来朝见这位君主,并带来了一些珍贵的贡品。君主非常感激,就用“纳贽”这个成语来表达他接受礼物之意。

成语结构

  • 纳贽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纳”和名词“贽”组成。

例句

  • 1. 在他生日的时候,他纳贽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2. 这位大使纳贽了国王赠送的珠宝。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纳贽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接受他人赠送的礼物或贡品的场景,将这个场景与纳贽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礼仪和外交的知识,了解不同时期的贡品文化和礼仪习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生日的时候,我纳贽了同学送给我的礼物。2. 初中生:我们学校举办了一次艺术展览,校长纳贽了来宾送来的画作。3. 高中生:在公司的年会上,总经理纳贽了合作伙伴送来的贡品。4. 大学生:我参加了一个国际会议,代表团纳贽了其他国家代表送来的礼物。

拆字解意

纳贽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