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参拜在词典中的解释
cānbài

参拜

拼音cān bài

注音ㄘㄢ ㄅ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参拜 cānbài
    [pay a courtesy call;pay homage to sb.before his (her) image (tomb)] 进见尊长或敬重的人;瞻仰敬重的人的遗像、陵墓等

英文翻译

  • 1.(以一定的礼节进见或瞻仰) formally call on; pay a courtesy call; pay respects to; make a formal visit to

详细解释

  • 以礼进见上级或辈分高的人;瞻仰敬重的人的遗像、陵墓等。《战国策·秦策四》:“ 秦王 欲见 顿弱 , 顿弱 曰:‘臣之义不参拜,王能使臣无拜,即可矣。’” 唐 韩愈 《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秋潦淹辙迹,高居限参拜。”《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请﹝ 郡王 ﹞至方丈坐下,长老引众僧参拜。” 冰心 《南归》:“在你重过飘泊的生涯之先,第一次参拜了慈亲的坟墓之后,我才来动笔!”

基本含义

  • 以虔诚的心态向神佛或重要人物行礼,表示敬意和崇敬。

详细解释

  • 参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礼仪之一,指的是人们以虔诚的心态向神佛或重要人物行礼,表示敬意和崇敬。参拜的行为通常包括双手合十、跪拜、磕头等动作,也可以附加祈祷或献上香烛等仪式。

使用场景

  • 参拜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对重要人物或伟大事物表示敬仰和崇敬的行为。可以用于形容对老师、长辈、先贤、英雄等人物的敬重,也可以用来形容对重要场所、庙宇、神像等事物的尊敬。

故事起源

  • 参拜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礼仪文化。在古代,人们常常前往寺庙、神祠或重要人物的府邸,以虔诚的心态行礼并祈求神佛或重要人物的庇佑和保佑。这种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习俗,并形成了“参拜”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动词“参”表示行动,动词“拜”表示礼仪。

例句

  • 1. 他每年都会去参拜先贤的墓地,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2. 学生们在开学典礼上向校长参拜,表示对学校领导的尊重。3. 他特意前往名山大川参拜,希望能得到自然界的庇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参拜”这个成语:1. 将“参拜”分解成两个部分,“参”和“拜”,分别表示行动和礼仪。2. 想象自己以虔诚的心态向重要人物或神佛行礼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深入学习“参拜”这个成语:1. 了解中国传统宗教和礼仪文化,深入了解参拜的历史和意义。2. 学习其他与参拜相关的成语,如“拜访”、“拜谒”等,扩展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早上都会参拜爷爷奶奶,表达对他们的敬爱。2. 初中生:学校组织我们去参拜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3. 高中生:我特地去参拜名山大川,希望能得到自然界的庇佑和启示。4. 大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我们向校长参拜,感谢他们多年来的培养和指导。

拆字解意

参拜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