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蹙
拼音tà cù
注音ㄊㄚˋ ㄘ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踏蹴 ”。
基本含义
- 踩压,踏踩。
详细解释
- 踏蹙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物被踩压或踩踏的状态。它通常用来描述被人踩在脚下的感觉或者被压迫的状态。
使用场景
- 踏蹙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困境中被迫接受压力或不公正的待遇。它可以用来描述个人、团体、社会等各个层面的被压迫状态。
故事起源
- 踏蹙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一篇中。庄子写道:“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义。君子之踏蹙也,不足以蹈之。”这里的踏蹙指的是人们在道义之中的压迫和困境。
成语结构
- 踏蹙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踏”表示踩踏,压迫,而“蹙”表示压迫,困境。
例句
- 1. 这个社会对于弱势群体来说,常常是一个踏蹙的环境。2.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很多人都感到自己被踏蹙。3. 在这个国家,人们的言论自由常常受到踏蹙。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踏”字和“蹙”字形象地联想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的脚踩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形成踏蹙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以及其他与压迫、困境相关的成语,如“屈指可数”、“束手无策”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被同学们踩在脚下,感到很踏蹙。2. 初中生:在家庭中,我常常感到被父母的期望压得很踏蹙。3. 高中生:在高考的压力下,我感到自己被学习压迫得很踏蹙。4. 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我常常感到自己被社会的竞争踏蹙。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感到自己被上司的权威压迫得很踏蹙。6. 老年人:在社会变化中,我感到自己被时代的进步压迫得很踏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