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春闱在词典中的解释
chūnwéi

春闱

拼音chūn wéi

注音ㄔㄨㄣ ㄨㄟ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 唐 宋 礼部试士和 明 清 京城会试,均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犹春试。 唐 李中 《送相里秀才之匡山国子监》诗:“业成早赴春闈约,要使嘉名海内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平日春闈较才艺,策名屡获科甲。”《红楼梦》第一回:“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闈一捷,方不负兄之所学。”
    (2).犹春宫。太子居所。又称东宫。亦指代太子。 唐 王勃 《释迦佛赋》:“宝殿之龙颜大悦,春闈之凤德何虞。” 唐 白居易 《除赵昌检校吏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制》:“夫望优四皓,然后然调护春闈;才冠六卿,然后能纪纲会府。”《旧唐书·姚珽传》:“臣以庸謏,叨侍春闈,职居献替,岂敢缄默。”
    (3).犹春闺。 唐 杨炯 《幽兰赋》:“及夫东山月出,西轩日晚,授 燕 女於春闈,降 陈 王於秋坂。”

基本含义

  • 指科举制度中的春季考试,也泛指科举考试的场所。

详细解释

  • 春闱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形式。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其中春闱是指每年春季举行的科举考试。在这个考试中,考生们在特定的考场中进行文学、政治等方面的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有机会成为官员。因此,“春闱”这个成语也泛指科举考试的场所。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重要考试或选拔活动的场所。比如,可以用在描述大学入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选拔赛等场合。

故事起源

  • 春闱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这个制度中,春闱是一年一度的重要考试,考生们都非常重视。因此,春闱成为了一个象征重要考试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春闱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春”和“闱”。

例句

  • 1. 这次高考就像是一场春闱,考生们都非常紧张。2. 这个比赛是职业生涯的春闱,我们要全力以赴。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春闱”这个成语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联系起来,想象自己是古代的考生,正在春闱考场中紧张地参加考试。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科举制度的历史和影响。也可以学习其他与考试、选拔相关的成语,比如“金榜题名”、“挂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闱就像是一场重要的考试,我们要好好准备。2. 初中生:春闱是选拔优秀学生的机会,我们要努力争取上榜。3. 高中生:春闱是决定我们未来的一次考试,我们要全力以赴。4. 大学生:春闱是我们求职的第一道门槛,我们要努力通过。

拆字解意

春闱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