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除
拼音chì chú
注音ㄔㄧˋ ㄔ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开除;驱除。《汉书·赵广汉传》:“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 颜师古 注:“斥除,逐遣之。”
基本含义
- 指排除、驱逐、清除。
详细解释
- 斥除是一个动词短语,由“斥”和“除”两个字组成。斥除的意思是排除、驱逐、清除某种不良或不需要的事物或人。它强调通过采取措施或行动来彻底消除不好的因素,以维持和谐的状态。
使用场景
- 斥除常用于形容排除恶劣的环境、消除危险因素或驱逐不良的人物。可以用来描述清除污染、消除偏见、驱逐坏习惯等情况。
故事起源
- 斥除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一则故事。公元前527年,鲁国的仲尼在齐国做官时,见到了齐国的宰相鲍叔牙。鲍叔牙是个非常清廉正直的人,但他的儿子却是个贪婪无耻的败家子。仲尼对鲍叔牙说:“先生您是个好官,可惜儿子行为不端,不宜再担任重要职务。”鲍叔牙被孔子的言辞所感动,决定斥除自己的儿子,以免影响到他的公职。
成语结构
- 斥除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动词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为了保持学校的良好氛围,校方决定斥除那些影响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2. 这个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斥除贫困和不公平现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斥除这个成语:1. 关联故事:将斥除与鲍叔牙的故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生动的场景,帮助记忆。2. 创造联想:将斥除与清除、驱逐等词语进行联想,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斥除相关的成语,如“斥责”、“除恶务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斥除欺负同学的坏习惯。2. 初中生: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斥除乱扔垃圾的行为。3. 高中生:学校决定斥除那些违纪的学生,以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