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诎缨插衽在词典中的解释
yīngchārèn

诎缨插衽

拼音qū yīng chā rèn

注音ㄑㄩ ㄧㄥ ㄔㄚ ㄖ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徒冠去缨,扱衽短衣。谓罪人之服饰。《管子·小匡》:“ 桓公 亲迎之郊。 管仲 詘缨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后。” 尹知章 注:“示将就戮。” 石一参 今诠:“詘缨,谓徒冠而去其缨。插衽,谓扱其衽如短衣然。刑人之冠服如是。”

基本含义

  • 形容勇敢无畏,毫不退缩。

详细解释

  • 诎缨,缚住马颈上的缰绳;插衽,指插入衣服的腰带。原指战士把缰绳缚在马颈上,把腰带插在衣服上,表示决心奋斗,毫不退缩。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勇敢无畏,敢于冲锋陷阵,不怕困难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的勇猛表现。项羽作为楚军的统帅,常常亲自率领骑兵冲锋陷阵,勇猛无畏。当时,项羽在战场上用腰带缚住马颈上的缰绳,表示决心奋斗,毫不退缩。后来,人们就用“诎缨插衽”来形容勇敢无畏的精神。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在困境中展现出了诎缨插衽的精神。2. 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够诎缨插衽地面对挑战。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项羽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以及他用腰带缚住马颈上的缰绳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项羽的故事,以及楚汉战争的历史背景,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勇敢地诎缨插衽,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2. 初中生:这位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现出了诎缨插衽的精神,最终获得了冠军。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要诎缨插衽,勇往直前。

拆字解意

诎缨插衽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