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僮牧在词典中的解释
tóng

僮牧

拼音tóng mù

注音ㄊㄨㄙˊ ㄇ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僮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俭啬》:“司徒 王戎 ,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 洛下 无比。”

基本含义

  • 指年幼的牧童或牧民。

详细解释

  • 僮牧是由“僮”和“牧”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僮”指年幼的男孩,“牧”指放牧、牧养。僮牧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年幼的牧童或牧民在草原或山间放牧的情景。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年幼的男孩在田野、草原等地放牧牲畜的情景。也可用来比喻年轻人或新手在某个领域的工作或生活经验不足。

故事起源

  • 《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了一个与僮牧相关的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苏秦的年轻人,他曾经在家乡放牧,因此被称为“僮牧苏秦”。苏秦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和谋略家,他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从小就是一个僮牧,对于农村的生活非常熟悉。2. 这个年轻人虽然是个僮牧,但他的努力和才华使他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年幼的男孩在草原上放牧牲畜的场景,同时可以想象他的名字是“僮牧苏秦”。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农牧生活,以及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经常看到僮牧放牧的场景。2. 初中生:他虽然是个僮牧,但他的努力让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3. 高中生:这个年轻人在职场上表现出色,完全不像一个僮牧。

拆字解意

僮牧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