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徽
拼音nián huī
注音ㄋㄧㄢˊ ㄏㄨㄟ
繁体
基本解释
指鱼落网中。《文选·潘岳<西征赋>》:“弛青鯤於网鉅,解頳鲤於黏徽。” 李善 注:“《説文》曰:‘黏,相着也。’……又曰:‘徽,大索也。’言鱼黏於网,故曰黏徽也。” 吕向 注:“徽,纲也。”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过分恭顺,过分巴结,不敢有自己的主见。
详细解释
- 黏徽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黏”和“徽”两个词组成。黏意为粘附、紧贴,徽指尊贵、高尚。黏徽一词形容人过分恭顺,过分巴结,不敢有自己的主见。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对他人过分的奉承和追求。
使用场景
- 黏徽一词常用于讽刺、批评或描述某人对权贵或有权势的人过分巴结,毫无原则和独立思考的行为。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工作场合、政治圈或社交场合中过分奉承他人,追求私利而不顾原则的行为。
故事起源
- 黏徽一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场文化。在古代,许多人为了得到官职或保住自己的地位,常常会对上级或有权势的人过分奉承,不敢有自己的主见。这种行为被形容为黏徽。
成语结构
- 黏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为了得到晋升机会,一直黏徽于上司。2. 这个学生总是黏徽于老师,没有自己的主见。3. 她为了得到老板的欢心,黏徽于他,没有原则。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黏徽词语与黏糊糊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过分黏糊糊地贴在权贵或有权势的人身上,表示他过分奉承和追求私利。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官场文化和礼仪的知识,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黏徽一词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黏徽于班长,希望得到更多的帮助。2. 初中生:为了得到老师的好感,他黏徽于他,做了很多额外的努力。3. 高中生:他黏徽于政府官员,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4. 大学生:他为了得到导师的赏识,黏徽于他,做了很多实验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