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草疏在词典中的解释
cǎoshū

草疏

拼音cǎo shū

注音ㄘㄠˇ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 拟写奏章。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效各有机会》:“一日午后偶暇,为草疏,适书人又皆具,既成,视日尚未暮,遂封进。”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 梦阳 ﹞代 韩文 草疏劾 刘瑾 ,謫 山西 布政司经歷,復摭他事下狱。”

基本含义

  • 形容草木稀疏、稀疏无草木。

详细解释

  • 指草木稀疏,没有多少植被。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草木稀疏的地方,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稀少或人口稀疏的地方。

故事起源

  • 《汉书·地理志》中有一则记载:“草疏者,地中有石。”说明了草木稀疏的原因是地下有石头。由此,成语“草疏”就形容草木稀疏的地方。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例句

  • 1. 这片土地上的草疏,几乎看不到一丝绿意。2. 这个地方人烟稀少,可以说是一片草疏之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草木稀疏的地方,没有多少植被,只有稀疏的草木。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成语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片草地上的草疏,看起来很荒凉。2. 初中生:这个村庄人口稀少,可以说是一个草疏之地。3. 高中生: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缓慢,人口草疏,需要加大投资力度。

拆字解意

草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