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散亡在词典中的解释
sànwáng

散亡

拼音sàn wáng

注音ㄙㄢˋ ㄨ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散亡 sànwáng
    (1) [disperse and loss]∶分散丢失
    书籍散亡
    (2) [become separated in flight]∶离散逃亡
    粮饷莫继,士卒散亡

详细解释

  • (1).离散逃亡。《管子·宙合》:“百姓不养,则众散亡。”《史记·高祖功臣候者年表》:“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粮餉莫继,士卒散亡。”
    (2).指散亡之众。《北齐书·魏兰根传》:“ 宝寅 至 雍州 ,收辑散亡,兵威復振。” 宋 文天祥 《告先太师墓文》:“收拾散亡,息于海隅。”
    (3).散失。《史记·儒林列传》:“及至 秦 焚书,书散亡益多。” 宋 苏轼 《郊祀奏议》:“ 秦 燔《诗》《书》,经籍散亡。” 鲁迅 《三闲集·<世界近代短篇小说集>小引》:“将零星的小品,聚在一本里,可以较不容易于散亡。”

基本含义

  • 指人民或民族的灭亡、消亡。

详细解释

  • 散亡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散指分散、分开,亡指灭亡、消亡。散亡用来形容人民或民族的灭亡,表示人民或民族分散、消亡的悲惨境况。

使用场景

  • 散亡一词多用于描述历史上发生的大规模战争、灾难或政治动荡导致的人民或民族的灭亡。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群体或组织的分崩离析,无法继续存在的状态。

故事起源

  • 散亡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一段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残酷的政策,导致了大量人民的流亡和死亡,最终引发了民族的灭亡。因此,散亡一词常用来形容秦朝的灭亡。

成语结构

  • 散亡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散”为动词,表示分散、分开,“亡”为名词,表示灭亡、消亡。

例句

  • 1. 长期的战乱导致了这个国家的散亡。2. 战争的蹂躏使得这个民族面临着散亡的危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散亡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蜂群被人类无情地驱散,最终导致了整个蜂群的灭亡,这样可以帮助记住散亡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一些历史事件,例如秦朝的统一和灭亡,了解战争、灾难等因素对人民和民族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这个国家的人民因为战争而散亡了。初中生:历史上有许多民族因为战争而面临散亡的命运。高中生:这个政权的腐败导致了整个国家的散亡。大学生:社会动荡使得这个国家陷入了散亡的边缘。

拆字解意

散亡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