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风
拼音yí fēng
注音ㄧˊ ㄈㄥ
繁体
基本解释
谓影响、感化。《梁书·元帝纪》:“若夫大孝圣人之心,中庸君子之德,固以作训生民,貽风多士。”
基本含义
- 指通过言行或行为举止等,给他人带来不良的示范或影响。
详细解释
- 贻风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贻”和“风”。其中,“贻”意为传递、带给;“风”意为风气、风尚。贻风的意思是通过自己的言行或行为举止等,给他人带来不良的示范或影响。
使用场景
- 贻风一词常用于描述那些以自己的不良行为或不良示范影响他人的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负责任、不遵守规章制度、不尊重他人等行为的人。
故事起源
- 贻风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41年,鲁国的孔子的学生曾子在鲁国做官时,因为他个人的不良行为和不负责任的态度,给其他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也影响了其他官员的工作作风。孔子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因此用“贻风”来形容曾子的行为。
成语结构
- 贻风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这位领导的不端行为贻风于下,导致整个单位纪律松懈。2. 他的懒散态度贻风于后辈,使得整个团队效率低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贻风”拆分为“贻”和“风”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拿着一把风扇,把不良的风气吹向周围的人,给他们带来不好的影响,这样就能够记住贻风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想更深入学习成语和其他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书籍、参加成语比赛或者参加汉语角等活动,以提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给同学们贻风。2. 初中生:班里有几个学生爱旷课,他们的行为贻风于整个年级。3. 高中生:作为学生会干部,他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而不是贻风于同学们。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积极向上,不应该贻风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