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臧不在词典中的解释
zāng

臧不

拼音zāng bù

注音ㄗㄤ ㄅ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臧否。谓善恶。《国语·楚语下》:“龟足以宪臧不,则宝之。”不,一本作“ 否 ”。 韦昭 注:“宪,法也,取善恶之法。”

基本含义

  • 指人品恶劣,品行不端。

详细解释

  • 臧不源自《论语·公冶长》:“臧文仲尼居,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勉,然后可谓至德也已矣。”这里的“臧文仲尼”指的是孔子,意为孔子的品行高尚,但自己却没有能力去效仿。后来,“臧不”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品恶劣,品行不端。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贬义,形容一个人的品行不端,不值得称赞。

故事起源

  • 臧不的故事起源于《论语·公冶长》。公冶长在孔子面前称赞孔子的品行高尚,但自己却没有能力去效仿,因而说出了“臧文仲尼居,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勉,然后可谓至德也已矣。”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臧不。

成语结构

  • 主要由“臧”和“不”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为人臧不,无人愿意与他为伍。2. 这个人的品行臧不,不值得信任。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臧不”与一个品行恶劣的人联系起来,形成联想,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行、道德相关的成语,如“品行端正”、“道德底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品行臧不,经常欺负同学。2. 初中生:这个人的臧不行为给我们树立了不良榜样。3. 高中生:他的品行臧不,导致他失去了很多朋友。4. 大学生:他的臧不行为让他在社交圈中声誉扫地。

拆字解意

臧不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