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栗
拼音cāng hǎi yī lì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沧海一粟
cāng hǎi yī sù
成语典故: 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成语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北宋文人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至黄州,在黄州先后写了两篇《赤壁赋》,感叹世事的变化,当年声势浩大的曹操在赤壁兵败,人是历史大海中的一粒粟米,微乎其微,但每个人要在有生之年奋发进取才能不枉费一生
基本含义
- 形容对事物的认识或了解之浅薄。
详细解释
- 沧海指大海,一栗指一粒栗子。成语沧海一栗比喻对事物了解之浅薄,如同只在辽阔的大海中认识到一个栗子一样。表示对事物的了解非常肤浅,没有深入到核心或本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某个领域或某个事物的了解非常浅薄,没有深入研究或理解的情况。也可用于自嘲或讽刺他人的无知。
故事起源
- 成语“沧海一栗”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梁时期,是梁武帝萧衍的《丧乱志》中的一句话:“人生七十古来稀,自古沧海一栗微。”这句话本意是说人的寿命七十岁已经很稀少了,就像大海中的一粒栗子一样微小。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成语,用来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之浅薄。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是“沧海”,谓语是“一栗”。
例句
- 1. 他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只是沧海一栗,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经验。2. 虽然他自称是专家,但实际上对这个问题只是沧海一栗。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沧海一栗”想象成一个人站在大海边,只看到海面上的一颗栗子,表示他对大海的了解非常肤浅。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浅薄了解的成语,如“一知半解”、“见微知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数学只是沧海一栗,还需要多多练习。2. 初中生:我对历史只是沧海一栗,还需要更多的阅读和学习。3. 高中生:他对物理只是沧海一栗,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实验。4. 大学生:我对计算机编程只是沧海一栗,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项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