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入梓在词典中的解释

入梓

拼音rù zǐ

注音ㄖㄨˋ ㄗ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刻印书籍。梓,刻板。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此事 洪公 常入梓以示人。” 明 刘基 《<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先生之著述多至百餘卷,虽入梓者已久,其门人 刘刚 復请 基 擷其精深,别成一编,庶几便於诵习。”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读书题识》:“ 具区 先生,校刊监本诸史,卷后亦然,竟以入梓。”

基本含义

  • 指作者的作品被编入书籍或刊物中发表。

详细解释

  • 入梓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源自古代的书法传统。古人在学习书法时,通常会先练习模仿名家的作品,直到自己的作品能够被编入传世之作才算入梓。因此,入梓成为了指作者的作品经过编纂、整理后被刊印出版的意义。

使用场景

  •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作品被正式发表或刊登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作家、诗人、画家等艺术家的作品被收录在书籍、杂志、报纸等媒体中,或者指作品被正式出版发行。

故事起源

  • 入梓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宋史·苏辙传》中。苏辙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东坡志林》被编入《东坡七集》后,他的朋友王安石曾赞扬他说:“子之书,入梓矣。”由此,入梓成为了指作者的作品被正式刊印发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表示作品被刊印发表。

例句

  • 1. 他的诗作终于入梓了,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了。2. 这本小说入梓后,很快就成为了畅销书。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入梓”联想成作者的作品被放入书籍中,就像将纸张放入竹简,形成成书的意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书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古代书法家的作品和风格。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作文被老师选中入梓了,我好开心!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我的小说能够入梓,让更多人读到。3. 高中生:他的诗歌作品已经入梓发表了,成为了一名知名的诗人。4. 大学生:我希望我的研究成果能够入梓,为学术界做出贡献。

拆字解意

入梓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