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伐夷
拼音yǐ yí fá yí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yǐ yí fá yí ㄧˇ ㄧˊ ㄈㄚˊ ㄧˊ
以夷伐夷
使夷人自相攻伐。《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 羌 、 胡 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资治通鉴·汉章帝章和二年》:“今幸遭天授,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参见“ 以夷攻夷 ”。
基本含义
- 用外族来征服另一外族,指利用外力来对付外力。
详细解释
- 以夷伐夷是一个古代典故,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夷伐夷,其义则同,其利则异。”意为用外族来征服另一外族,指利用外力来对付外力。成语中的“夷”指的是外族或敌人,“伐”指的是攻打或征服。
使用场景
- 以夷伐夷常用于形容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或利用外力来对付敌人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政治或军事上的策略,也可以用来形容社会或个人之间的斗争。
故事起源
- 故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当时的国家纷争不断,各国相互攻伐。其中一个国家利用了另一个国家内部的纷争,借助外族的力量征服了敌人。这个典故被后人总结为“以夷伐夷”。
成语结构
- 以夷伐夷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以”、“夷”、“伐”、“夷”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句
- 1. 在这个商业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我们可以利用竞争对手的弱点来以夷伐夷。2. 这个国家利用邻国的内部纷争,以夷伐夷,最终征服了敌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以夷伐夷”与“利用外力对付外力”这个基本含义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两个相似的外族互相征服的情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相关成语,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借刀杀人”等,以扩展对于利用外力对付外力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内部有些同学之间总是吵架,我觉得我们可以以夷伐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讲到了以夷伐夷的典故,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策略。3. 高中生:在政治课上,老师提到了以夷伐夷的概念,我觉得这个策略在国际关系中也经常被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