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桑
拼音shān sāng
注音ㄕㄢ ㄙㄤ
繁体
基本解释
桑树的一种,叶可饲蚕,内皮可造纸,木可制弓。《诗·大雅·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毛 传:“檿,山桑也。”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山桑野蚕,足克贡赋。” 唐 李贺 《野歌》:“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衝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英文翻译
1.morus bombycis; koidz
基本含义
- 指人们争抢利益或地位,互相竞争的情况。
详细解释
- 山桑成语中的“山”指山林,代表资源或利益;“桑”指桑树,代表人们争夺资源或利益的行为。山桑形容人们为了争抢资源或地位而相互竞争,争斗不休。
使用场景
- 山桑一词多用于形容人们在利益、地位等方面的争斗。可以用来描述政治斗争、商业竞争、职场争夺等各种社会情境。
故事起源
- 山桑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三年》中。春秋时期,齐国的桓公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争夺王位,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斗。最终,王位归于桓公的长子庄公,而二子共同攻打庄公,结果导致了齐国的内乱。此后,人们用“山桑”来形容类似的争斗情景。
成语结构
- 山桑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们两个人为了那份工作争得不可开交,真是山桑不让。2. 这个行业竞争激烈,各家企业都在山桑。3. 两个政党为了争夺政权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山桑。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山桑成语中的“山”代表资源,而“桑”代表人们争夺资源的行为。可以通过想象人们在山林中争夺桑树上的桑叶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山桑成语相关的成语,如山穷水尽、水泄不通等。这些成语都与资源争夺、困境等相关,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两个小朋友为了一块糖果争吵不休,真是山桑。2. 初中生:班级里的同学们为了争夺学习委员的职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山桑。3. 高中生:高考前的学生们为了上一个好大学,都在山桑。希望这份学习指南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山桑”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