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别史在词典中的解释
biéshǐ

别史

拼音bié shǐ

注音ㄅㄧㄝ ˊ ㄕ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编年体,纪传体以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
    [构成]
    偏正式:别(史
    [例句]
    中国历史的别史很多。(作主语)

近义词

  • 野史、外史

英文翻译

  • 1.(不属于正史的史书) privately compiled history

详细解释

  • ◎ 别史 biéshǐ
    [historical records on facts] 不属于纪传体、编年体,记载一代或历代史实的史书
    图书四部分类中史部的一目。指不属于正史、杂史的史书。 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始有别史一目,收录有 唐 高峻 《高氏小史》、 宋 吕祖谦 《新唐书略》等。 明 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把编年体、纪传体以外,杂记历代或一代事实的史书,称为“别史”。

基本含义

  • 指另立一部历史,用以取代原有的历史记载。

详细解释

  • 别史是一个古代成语,意思是另立一部历史,用以取代原有的历史记载。它强调了历史的相对性和多样性,提示人们对历史的观察和解读应该客观、全面,不能片面地根据某一方的记载来判断历史的真实性。

使用场景

  • 别史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或团体因为个人或政治目的而篡改历史,用自己的观点来歪曲历史事实。它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在面对历史事件时要保持客观、全面的态度,不要被某一方的观点所左右。

故事起源

  •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下令焚书坑儒,以消除异己的历史记载和思想。然而,这种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自己编写了另一部历史,用以取代被焚毁的记载,这就是别史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别史的结构是“动词 + 名词”,表示“另立一部历史”。

例句

  • 1. 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竟然编写了一部别史,企图扭曲历史事实。2. 这部别史的出现,使人们重新审视了历史,发现了被遗忘的一些历史事件。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历史书前,却将其中的一页撕下来,然后用自己的手写上自己编写的历史,代替原有的历史。这样的画面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同历史记载之间的差异和争议,以及历史的多样性。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改史”、“伪史”等,进一步拓展对历史的认知。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历史课,因为老师总是别史,讲的和书上不一样。2. 初中生: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编写别史来歪曲历史事实。3. 高中生:在研究历史事件时,我们要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要被某一方的别史所影响。4. 大学生:在写历史论文时,我们要注重查证资料,避免编写别史。

拆字解意

别史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