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
拼音zhào shū
注音ㄓㄠˋ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 诏书 zhàoshū
[imperial decree; imperial edict]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
衣带诏书
近义词
圣旨
英文翻译
1.imperial edict
详细解释
皇帝颁发的命令。《史记·儒林列传》:“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汉 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詔书,四曰戒敕。”《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不一日, 哲宗皇帝 晏驾,新天子即位,颁下詔书,大赦天下。”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部第二章:“ 吕雉 冷笑道:‘ 陈平 、 周勃 是奉先皇帝诏书前去斩 樊哙 ,三妹今日进宫,究竟是来吊丧,还是向先皇帝算帐?’”
基本含义
- 指君主或上级颁发的公文,也泛指上级的指示或命令。
详细解释
- 诏书是古代中国君主或上级颁布政令的一种公文形式,用于传达命令、指示或规定。诏书通常由上级机关或君主亲自起草,以正式的文字形式下达给下级官员或民众。这种公文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必须遵守执行。在现代使用中,诏书泛指上级的指示或命令,不仅限于官方公文。
使用场景
- 1. 形容上级颁布的重要指示或命令。2. 形容上级的权威和约束力。3. 形容某人的言行具有强制性和不可违背性。
故事起源
- 诏书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在古代,君主常常通过诏书向下级官员和民众发布政令和命令,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统治的有效性。因此,诏书成为了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公文形式。后来,诏书一词逐渐引申为上级的指示或命令,不仅局限于官方公文的范畴。
成语结构
- 诏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上级颁发的诏书要求我们立即采取行动。2. 这个决定是以诏书的形式发出的,必须严格执行。
记忆技巧
- 1. 将诏书的发音“zhào shū”与“招数”进行联想,表示上级颁发的指示就像是一种招数,具有强制力。2. 可以通过想象古代君主手持诏书向下级官员传达命令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1.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和君主制度,了解诏书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 学习其他与政府和行政相关的成语,如“明令”、“公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发下了一张诏书,要求我们按时完成作业。2. 初中生:校长发布了一份诏书,要求学生们参加文艺活动。3. 高中生:政府颁布了一份诏书,号召全体市民参与环境保护行动。4. 大学生:教育部发出了一封诏书,要求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学习“诏书”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