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騃
拼音tóng ái
注音ㄊㄨㄙˊ ㄞˊ
繁体
基本解释
◎ 童騃 tóng ái
[young and ignorant] 由于年纪小而无知
详细解释
(1).年幼无知。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唐 白居易 《观儿戏》诗:“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 清 赵翼 《子才过访草堂》诗:“求荣求利耶,为此童騃乐。”
(2).泛指愚昧。《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 契丹 主童騃,专事宴游,无远志,非前人之比。”《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四年》:“ 攸 ( 蔡攸 )童騃不习事,谓功业可唾手致。” 清 吴樾 《意见书》:“ 戴湉 童騃,海内所知。”
基本含义
- 形容傻气、愚笨、幼稚。
详细解释
- 童騃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童”意为孩子,第二个字“騃”意为愚笨。童騃形容一个人像孩子一样愚笨、幼稚,缺乏经验和智慧。
使用场景
- 童騃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或思想幼稚愚笨,缺乏成熟和理智。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成熟,或者对事物的认识浅薄。
故事起源
- 童騃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骊姬的女子,她与齐国的君主昭公有染。昭公的儿子田骊得知后,非常生气,于是用童騃来形容骊姬的愚蠢和不智。
成语结构
- 童騃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行为举止像个童騃一样,缺乏成熟和理智。2. 这个年纪的人还这么童騃,真是可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一个年纪很小的孩子骑着马,摇摇晃晃地走路,这个画面可以帮助你记住童騃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童騃相关的成语,如童心未泯、童言无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表现真是童騃,老师都不敢相信他已经上小学了。2. 初中生:他的想法太童騃了,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3. 高中生:他的言行举止真是童騃,一点都不成熟。4. 大学生:他的观点太童騃了,完全不考虑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