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肝
拼音nà gān
注音ㄣㄚˋ ㄍㄢ
繁体
基本解释
《吕氏春秋·忠廉》:“ 卫懿公 有臣曰 弘演 ,有所於使。 翟 人攻 卫 ……及 懿公 於 荣泽 ,杀之,尽食其肉,独捨其肝。 弘演 至,报使於肝,毕,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因自杀,先出其腹实,内 懿公 之肝。”内,同“ 纳 ”。后以“纳肝”为忠烈的典故。《隋书·诚节传序》:“ 申蒯 断臂於 齐庄 , 弘演 纳肝於 卫懿 ……凡在立名之士,莫不庶几焉。” 明 邵璨 《香囊记·潜回》:“那饮药 譙玄 ,纳肝 弘演 ,高风劲节真堪羡!” 清 钱谦益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庙社沦胥,主臣同尽,纳肝无救於 卫 灭,藏血何补於 周 危,穷尘终古,寧不恫乎?”
基本含义
- 指非常愤怒或十分气恼。
详细解释
- 纳肝是由“纳”和“肝”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在古代医学中,肝脏被认为是人体情绪的主要来源,所以“纳肝”意味着情绪非常激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愤怒或气恼时,肝脏内部的情绪激动的状态。
使用场景
- 纳肝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因为某个事情非常愤怒或气恼的情绪状态。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例如在工作中遇到不公平待遇时、在家庭中发生矛盾时、在社交场合中遭受冒犯时等等。
故事起源
- 纳肝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二十三年》的记载中。故事讲述了齐国哀公因为被人欺负而非常愤怒,他的肝脏甚至因此而病倒。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容人们愤怒或气恼的成语“纳肝”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纳”和“肝”组成。
例句
-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纳肝了,非常生气。2. 她纳肝地说:“我怎么能容忍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纳肝”这个成语与肝脏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愤怒的肝脏在内部翻滚的情景,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想深入学习成语的起源和使用方法,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或参考成语词典,进一步扩展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别人欺负弱小的动物就纳肝,觉得他们太残忍了。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不公平对待时,我感到纳肝,觉得很委屈。3. 高中生:当我看到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时,我纳肝地想要为正义发声。4. 大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不公平待遇时,我纳肝地决定离开那个公司。5. 成年人:每当我看到孩子们被虐待时,我都会纳肝,觉得这个社会太需要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