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潘灡在词典中的解释
pānlán

潘灡

拼音pān lán

注音ㄆㄢ ㄌ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潘澜 ”。淘米水。亦用以比喻无足轻重的事物。 章炳麟 《<国粹学报>祝辞》:“盖传记之成事,文言之本剽,虽其潘澜戔餘,不敢弃也。”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品行或行为不端正,不守道义。

详细解释

  • 潘灡是一个古代人名,他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潘灡因为贪婪、不正直而闻名于世。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品行或行为不端正,不守道义。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不顾道德和法律的人。

故事起源

  • 潘灡的故事来源于《战国策·鲁策四》。据说,潘灡曾经是鲁国的大夫,但他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权力,不择手段地勾结各种人物,甚至谋杀了自己的政敌。他的行为被人们所发现,最终被贬谪到一个偏远的地方。

成语结构

  • 潘灡是一个人名,成语的结构是“潘灡”。

例句

  • 1. 他的行为如同潘灡一样,完全不顾道义。2. 这个公司的老板是个潘灡,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潘灡的故事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贪婪、不正直的人,就像潘灡一样,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道德、品行相关的成语,如“不义之财”、“贪得无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偷了我的铅笔,真是个潘灡!2. 初中生:他为了考试作弊,完全不顾道义,简直是个潘灡。3. 高中生:这个政府官员贪污了大量的公款,真是个潘灡。4. 大学生: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地欺骗了很多人,简直是个潘灡。

拆字解意

潘灡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