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齿穉在词典中的解释
chǐzhì

齿穉

拼音chǐ zhì

注音ㄔㄧˇ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年幼,未成年。 唐 刘长卿 《哭张员外继公及夫人相次没于洪州》诗:“抚孤怜齿穉,叹逝顾身衰。”《花月痕》第六回评语:“ 秋香 齿穉, 福奴 色衰。”

基本含义

  • 指人的牙齿齐整,比喻言行正直,品德高尚。

详细解释

  • 齿穉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牙齿整齐,排列有序。这个成语引申为比喻人的言行正直,品德高尚,没有缺点和瑕疵。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情况。可以用于赞美、表扬或者自我表述。

故事起源

  • 齿穉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齿穉于齐,舌若唇焉。”意思是说,齐国的人们的牙齿齐整,他们的言辞就像唇齿之间的关系一样,非常和谐。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成语结构

  • 齿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的品德高尚,言行齿穉,深受大家的尊敬。2. 这位老师教书育人,齿穉之道,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笑开了嘴,露出整齐的牙齿,这个人的品德也一定很高尚。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和道德观念,以及其他与品德高尚相关的成语,如“廉洁自律”、“忠诚正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喜欢那位老师,他的牙齿齐齐整整,看起来很齿穉。初中生:我们班的班长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的言行始终齿穉。高中生:在社会上,我们应该坚持做一个齿穉的人,以树立良好的形象。

拆字解意

齿穉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