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烽火台在词典中的解释
fēnghuǒtái

烽火台

拼音fēng huǒ tái

注音ㄈㄥ ㄏㄨㄛˇ ㄊㄞ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烽火台 fēnghuǒtái
    [beacon tower] 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

英文翻译

  • 1.beacon tower

详细解释

  • 古代边防举火报警的建筑。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沿江烽火臺,每日平安,即於发更时举火一把;每夜平安,即於次日平明举烟一把。缓急盗贼,不拘时候,日则举烟,夜则举火,各三把。”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直隶六·大名府》:“ 澶濮 间皆有烽火臺,俱 五代 时及 宋 咸平 、 景德 间所置也。” 谢觉哉 《不惑集·现代的“长城”和“坑儒”》:“从 山海关 直到 嘉峪关 的 长城 ,据说是阻 胡 人的马足的,但如没有人守,马也可以设法跳过来,于是每隔十里筑一烽火台。”

基本含义

  • 烽火台是指古代用于传递战争信息的高台,也比喻战火、战争。

详细解释

  • 烽火台是指古代为了传递战争信息而建造的高台。在古代战争中,烽火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敌情紧急时,会点燃烽火,以示警告或传递信息。因此,烽火台也成为了战争的象征。在现代汉语中,烽火台常常用来比喻战火、战争。

使用场景

  • 烽火台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战争、冲突等紧急状况。也可以用来形容局势紧张、危机四伏的情况。

故事起源

  • 烽火台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烽火戏诸侯”一节。当时,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项羽在巨鹿一役中陷入被围困的危机。他为了打破围困,决定利用烽火台来传递假消息,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最终,他成功地利用烽火台传递了假消息,打乱了敌人的阵线,成功突围。从此,烽火台成为了传递战争信息的象征。

成语结构

  • 烽火台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烽、火、台。

例句

  • 1. 局势紧张,烽火台上的火焰再次燃起。2. 这场冲突就像一座烽火台,随时可能引发战火。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将“烽火台”联想成一座高台上燃烧着熊熊战火的场景,帮助记忆其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战争、冲突相关的成语,如“火烧眉毛”、“刀光剑影”等,以扩展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烽火台上的火焰高高燃烧,传递着胜利的消息。2. 初中生:战争一触即发,烽火台上的火焰映照着人们焦急的神情。3. 高中生:历史上的烽火台见证了许多英雄壮举,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