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奠
拼音shì diàn
注音ㄕㄧˋ ㄉㄧ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礼记·王制》:“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郑玄 注:“释奠者,设荐饌酌奠而已。”《北史·周纪下·太祖文帝》:“二月丁巳,帝幸路门学,行释奠礼。” 宋 欧阳修 《大理寺丞狄公墓志铭》:“乃修 孔子 庙,作礼器,与其邑人春秋释奠而兴于学。”参见“ 舍3奠 ”。
基本含义
- 指为死者举行祭奠仪式,代表着对逝者的怀念和悼念。
详细解释
- 释奠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释指解放、解脱,奠指祭奠、悼念。释奠的含义是通过祭奠仪式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借此表示对逝者的敬重和悼念之意。
使用场景
- 释奠一般用来描述举行祭奠仪式的场景,可以用于形容国家或个人对英勇牺牲的人表示敬意,也可以用于描述对先贤、名人或亲友的怀念之情。
故事起源
- 释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在古代,人们相信祭祀可以缅怀先人、祈求祖先保佑后人。释奠作为一种祭奠仪式,被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各种祭祀活动中。
成语结构
- 释奠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释为动词,奠为宾语。
例句
- 1. 在祖先的墓前,他们举行了庄严的释奠仪式。2. 他们每年都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举行释奠活动,以纪念英勇牺牲的烈士。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释奠的发音与“释放”和“奠定”这两个词相联想,释放代表解脱,奠定代表祭奠,来帮助记忆释奠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以及其他与祭祀相关的成语,如祭酒、祭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举行了释奠仪式,纪念建国70周年。2. 初中生:我在祖父的墓前默默地祭拜,表达对他的释奠之情。3. 高中生:释奠是一种文化传统,代表着对逝者的敬仰与怀念。4. 大学生:参加祖国的释奠仪式,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