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袍仗在词典中的解释
páozhàng

袍仗

拼音páo zhàng

注音ㄆㄠˊ ㄓ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战袍和兵器。借指军容。《新唐书·杨弘礼传》:“帝自山下望其众,袍仗精整,人人尽力,壮之。”
    (2).指衣着打扮。《醉醒石》第八回:“他是箇聪明人儿,庞儿生得媚,袍仗儿也济楚。”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物威风凛凛,气势非凡。

详细解释

  • 袍仗是指官员、将领等穿戴的衣袍和战袍,也代表了权势和威严。成语“袍仗”用来形容人物的威风凛凛、气势非凡。

使用场景

  • 袍仗这个成语主要用于形容人物的威风凛凛、气势非凡,可以用于形容官员、将领等有权势、有威严的人物。

故事起源

  • 袍仗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九年》中,原文是“昭公既位,而穿袍仗”。这句话形容昭公登上国君的位置后,身穿华丽的袍服,展示了他的威风和权威。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表示人物的威风凛凛、气势非凡。

例句

  • 1. 他身上的袍仗让人感到无比庄重。2. 这位将军的袍仗让敌人望风而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袍仗”与威风凛凛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权势、威严相关的成语,如“权势熏天”、“威风凛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穿着漂亮的袍仗,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2. 初中生:那位校长身上的袍仗让人敬畏,他在学校里威风凛凛。3. 高中生:这位将军的袍仗让士兵们信心倍增,士气高昂。

拆字解意

袍仗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