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祫
拼音miào xiá
注音ㄇㄧㄠˋ ㄒㄧㄚˊ
繁体
基本解释
古时天子诸侯宗庙祭礼之一。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庙合祭。《清史稿·礼志四》:“敬念列祖创垂,显承斯在。永怀先泽,瞻仰长新。式衷庙祫之仪,斯协家庭之制。应迎列祖、列后圣容奉 寿皇殿 ,岁朝合请悬供,肃将祼献。”
基本含义
- 指庙宇中举行的祭祀活动,也泛指宗教仪式。
详细解释
- 庙祫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庙指宗庙或寺庙,祫指祭祀。庙祫原指庙宇中举行的祭祀活动,通常是为祭祀神灵或祖先而举行的一系列宗教仪式。庙祫也可以泛指各种宗教仪式,包括祭祀、祈福、祈雨等活动。
使用场景
- 庙祫这个成语在口语中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书面语中,特别是与宗教、祭祀相关的文章、文学作品或历史记录中。它可以用来形容庄重肃穆的宗教仪式,也可以用来表示对神灵或祖先的敬意和崇拜。
故事起源
- 庙祫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神灵或祖先的存在,并通过庙祫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祈福。庙祫作为成语被广泛使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宗教和祭祀的重视。
成语结构
- 庙祫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词组成,庙和祫。庙指宗庙或寺庙,祫指祭祀。结合在一起,庙祫形容一种庄重肃穆的宗教仪式。
例句
- 1. 在庙祫仪式上,人们虔诚地向神灵祈福。2. 这个庙祫活动是为了感谢祖先的保佑。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庙祫这个成语与庙宇中的祭祀活动联想在一起,想象自己参与其中,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宗教历史和传统文化。了解不同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庙祫活动,向神灵祈福。2. 初中生:我参加了一次庙祫仪式,感受到了宗教的庄严和肃穆。3. 高中生:历史课上讲解了古代中国的庙祫文化,我对宗教信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4. 大学生:我在一次庙祫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帮助组织祭祀仪式。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庙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