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灾
拼音wù zāi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fog damage
又称雾害。雾是大量小水滴悬浮在近地表大气层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根据形成原因,雾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气雾、上坡雾、锋面雾等。根据雾天能见度大小划分雾的等级:①重雾:水平能见距离小于50米;②中雾:水平能见距离50~200米;③轻雾:水平能见距离200~1000米。形成雾的基本条件是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并具备水汽凝结成水滴的冷却过程和凝结核。通常在风力很弱,大气层结构稳定,且有充足凝结核存在的情况下,最容易形成雾。雾天影响飞机起降、汽车和火车行驶、船舶航行,使交通受阻,甚至导致交通事故。此外,雾天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排除,加重城市和工业区的空气污染。
雾是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使能见度降到1公里以下。雾日多,使日照时数少,雾的浓度大,使空气湿度增加,对农作物生长不利,特别是处在开花期的作物,使其结果率大大降低,造成减产;另外,大雾天气给交通和运输业带来严重危害。
基本含义
- 指大雾弥漫,给人们的生活和行动带来困扰或危险。
详细解释
- 雾灾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雾”指大雾,指能见度低,视线模糊;“灾”指灾害或困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大雾给人们的生活和行动带来的困扰或危险。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大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行动带来的不便或危险。可以用于描述交通拥堵、视线模糊、航班延误等情况。
故事起源
- 关于“雾灾”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然而,中国幅员辽阔,许多地区常常会出现大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行动带来一定困扰。因此,这个成语可能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经验中逐渐形成和使用的。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那天早上起雾了,整个城市都陷入了雾灾之中。2. 大雾天气导致道路交通瘫痪,成为一场严重的雾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在大雾弥漫的情况下,人们生活和行动受到困扰或危险,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天气相关的成语,如“风雨如晦”、“晴天霹雳”等,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早上学校门口发生了一场雾灾,老师让我们留在教室里等待。2. 初中生:大雾天气导致火车停运,我们的郊游计划变成了一场雾灾。3. 高中生:考试当天突然起雾,很多同学迟到了,整个考场变成了一片雾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