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
拼音zhí lì
注音ㄓㄧˊ ㄌ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1).直接隶属。《十驾斋养新录·直隶》引 宋 李昕 《九域志》:“‘ 利州路 有 三泉县 , 唐 隶 兴元府 ,皇朝 乾德 五年,以县直隶京师’……直隶二字,始见於此。”《明史·地理志一》:“ 洪武 初,建都 江 表,革 元 中书省,以京畿 应天府 直隶京师。”
(2).旧省名。相当于今 河北省 。 明成祖 迁都,以 南京 为 南直隶 , 北平 为 北直隶 。 清 初以 南直隶 为 江南省 , 北直隶 为 直隶省 。公元1928年改为 河北省 。
基本含义
- 直接隶属于上级,没有中间环节。
详细解释
- 直隶是指直接隶属于上级,没有中间环节的意思。在古代,直隶是指直接隶属于皇帝的地方行政区域,没有经过地方官员的管理。现在,直隶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或个人直接受到上级的指挥,没有中间人或中间环节的干扰。
使用场景
- 直隶常用于形容某个组织或个人受到上级的直接指挥,没有中间人或中间环节的干扰。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在工作或学习中直接向上级报告,没有经过其他人的干扰。
故事起源
- 直隶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周礼·职方氏》中,用来形容地方官员不经过中间人的管理,直接向上级报告。后来,直隶逐渐演变成一个用来形容组织或个人直接受到上级指挥的成语。
成语结构
- 直隶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部门直隶于总公司,没有中间人的干扰。2. 他直隶于校长,直接向校长汇报工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直隶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直线,直接连接上级和下级,没有中间的弯曲或干扰。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直隶相关的成语,如直抒胸臆、直言不讳等。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行政制度和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了解直隶在历史上的具体含义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直隶于班长,他告诉我该做什么作业。2. 初中生:我们班的学习委员直隶于班主任,负责组织同学们的学习活动。3. 高中生:我直隶于导师,每周都要向他汇报实验进展情况。4. 大学生:我在实习单位直隶于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进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