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悬河在词典中的解释
xuán

悬河

拼音xuán hé

注音ㄒㄨㄢˊ ㄏ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悬河 xuánhé
    (1) [aboveground river]∶河床比两岸地势高的河流
    (2) [waterfall]∶瀑布
    (3) [(talk) glibly]∶比喻说话或文笔流畅
    口若悬河

详细解释

  • (1).指瀑布。
    (2).谓倾泻不止。 唐 牟融 《邵公母》诗:“搔首惊闻 楚 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 明 李东阳 《哭舍弟东山》诗之三:“我心方抱棘,汝泪復悬河。”
    (3).比喻论辩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 盈川 文如悬河,酌之不竭。”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巖电烂。” 苏曼殊 《碎簪记》:“ 莲佩 至此,忽停其悬河之口。”
    (4).指高出地面的河。《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越抬越高,形成了高出地面五六米的地上‘悬河’。”

基本含义

  • 形容文章或演讲内容丰富、长篇大论。

详细解释

  • 悬河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原文为:“岂不悬河哉?”意为“难道不像悬河一样吗?”悬河是指长长的河流,形容文章或演讲的内容丰富、长篇大论,引申为形容文章或演讲的内容博大精深、纷繁复杂。

使用场景

  • 悬河一词常用于形容文章或演讲内容丰富、长篇大论,适用于各种正式场合,如会议演讲、论文写作等。

故事起源

  • 悬河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子用来形容一种“齐物”的境界,指人们应当超越形而上的界限,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成语结构

  • 悬河是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容词悬河修饰名词文章或演讲。

例句

  • 1. 他的演讲内容悬河,令人受益匪浅。2. 这篇文章悬河,看得我有些吃不消。3. 这位教授的讲座内容悬河,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讨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悬河比喻成一条长长的河流,因此可以通过想象一条悬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悬河相关的成语,如悬壶济世、悬梁刺股等,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课讲得真好,内容悬河,我都记不住了。2. 初中生:我今天读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内容悬河,看得我眼睛都花了。3. 高中生:老师的讲座内容悬河,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4. 大学生:我写的毕业论文内容悬河,涉及了很多领域的知识。5. 成人:这本书的内容悬河,需要仔细阅读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