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毛索疵
拼音chui1 mao2 suo3 ci1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chuī máo suǒ cī ㄔㄨㄟ ㄇㄠˊ ㄙㄨㄛˇ ㄘㄧ
吹毛索疵
同“ 吹毛求疵 ”。《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詆欺无限。”亦省作“ 吹索 ”。 清 陈确 《大学辨二·答沉朗思书》:“《大学》首篇二百餘言,岂无一言之合往训者,而弟必字字而驳之,不几於吹索乎!”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瞿忠宣公集》:“ 忠宣 一代伟人,其文字所存,当与日星不晦,末学小生,何敢吹索。”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彼徒除利力而外,无藴于中,见 中国 式微,则虽一石一华,亦加轻薄,于是吹索抉剔,以动物学之定理,断神龙为必无。”
基本含义
- 指对事物吹毛求疵,追求完美,对细节要求过高。
详细解释
- 吹毛索疵是由“吹毛”和“索疵”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吹毛指的是用口气吹掉毛屑,索疵指的是找出瑕疵。合在一起,表示对事物过于挑剔,追求完美,对细节要求过高,甚至为了找出一点缺点而大肆挑剔。
使用场景
- 吹毛索疵常用于形容某人对事物要求极高,对细节追求完美的情况。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的挑剔行为,也可以用于形容某种要求严格的工作环境。
故事起源
- 吹毛索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宰相,他对下属的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对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做到完美。有一次,他派人给他的儿子送去一顶帽子,希望儿子能够检查帽子是否有瑕疵。儿子仔细检查了很久,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于是他吹了一下帽子上的一根头发,说帽子上有瑕疵。宰相听到这个故事后,便用“吹毛索疵”来形容对事物要求过高的人。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吹毛为动词短语,索疵为宾语。
例句
- 1. 他对自己的作品吹毛索疵,从不容忍一丝一毫的瑕疵。2. 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总是吹毛索疵,要求他们做到最好。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吹毛索疵”与“追求完美”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吹掉一根头发,寻找瑕疵的过程,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吹毛索疵”意思相近的成语,例如“挑剔”,“苛求”,“吹毛求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总是吹毛索疵,检查我们的作业。2. 初中生:我妈妈对我的打扮总是吹毛索疵,要求我穿得漂漂亮亮的。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的论文要求非常高,总是吹毛索疵,让我们无法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