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色
拼音lì sè
注音ㄌㄧˋ ㄙ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凶悍的容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女乃约略经络,刺之如数。自此平復,果不復病。弥自懺悔,临下亦无戾色。”
基本含义
- 形容脸色凶恶、阴沉。
详细解释
- 戾色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戾指阴险、凶恶,色指脸色。戾色形容一个人脸色凶恶、阴沉,暗含其心思不良或有恶意。
使用场景
- 戾色常用于形容某人脸色不好看,或者形容某人的心思不良、有恶意。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生气、愤怒、不满或者心生阴谋时的表情。
故事起源
- 《左传·宣公十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公元前594年,晋国大夫子产因不满晋国的政治腐败而心生不满,他在宴会上脸色阴沉,给人一种恶劣的感觉。后来,人们就用“戾色”来形容他的表情。
成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例句
-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露出了戾色。2. 她看到敌人时,眼中闪过一丝戾色。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戾色”与“脸色凶恶、阴沉”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脸上的表情非常凶恶,带有恶意的样子,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情绪、表情相关的成语,例如“怒形于色”、“面红耳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偷看了我的作业,我看到他的戾色,就知道他一定有坏心思。2. 初中生:老师生气地看着我们,脸上露出戾色,我们都感到很紧张。3. 高中生:他对我说的话带着戾色,我感到他对我有敌意。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