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折臂三公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ésāngōng

折臂三公

拼音zhé bì sān gō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shé bì sān gōng ㄕㄜˊ ㄅㄧˋ ㄙㄢ ㄍㄨㄙ

    折臂三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人有相 羊祜 父墓,后应出受命君。 祜 恶其言,遂掘断墓后,以坏其势。相者立视之曰:‘犹应出折臂三公。’俄而 祜 坠马折臂,位果至公。”后以“折臂三公”为大臣坠马之典。 唐 刘禹锡 《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 宋 苏轼 《戏周正孺》诗之一:“折臂三公未可知,会当千鎰访权奇。”

基本含义

  • 指在公共场合中,三位不相识的人对同一件事情有相同的看法或态度。

详细解释

  • 折臂三公源自唐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折臂三公赞我诗,诗人何事似蝴蝶。”其中“折臂三公”指的是三位不相识的人,他们对杜甫的诗作有相同的赞赏和欣赏之情。折臂是古代表达赞赏的手势,三公是指三位不同的官员,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阶层。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在公共场合中,三个陌生人对同一件事情持有相同的看法或态度。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某种观点、价值观或文化现象的一致认同。

故事起源

  • 折臂三公的故事起源于唐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描述。这首诗歌描绘了杜甫在茅屋中风雨交加、生活艰辛的情景,但他的诗作却得到了三位不相识的人的赞赏和欣赏,这种赞赏之情使他倍感温暖和鼓舞。

成语结构

  • 折臂三公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折臂”是形容诗人受到赞赏时的手势,而“三公”则指的是三个不同的官员。

例句

  • 1. 他们三个人对这个提议折臂三公,表示完全赞同。2.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的意见都折臂三公,没有任何分歧。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三个人同时做出折臂的手势,表示他们对同一件事情的一致看法。

延伸学习

  • 1. 了解更多关于唐代杜甫的诗歌和故事。2. 学习其他形容人们一致认同的成语,如“一致同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三个人都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折臂三公。2. 初中生:我们三个同学对老师的建议折臂三公,表示完全支持。3. 高中生:我们三个志愿者折臂三公,决定一起为社区服务。

拆字解意

折臂三公词语造句